首页 独家 > 正文

信用卡新规落地半年:“倒逼式”变革下 银行发力存量客户经营

2023-03-05 21:21:45 第一财经

“我行将陆续对发卡满18个月以上仍未激活,或已激活却连续满18个月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停止用卡服务并办理销卡手续。”近期恒丰银行发布了关于注销长期睡眠信用卡的公告。

事实上,恒丰银行并非个例。2022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存量业务在2年过渡期内完成整改,并在6个月内完成业务流程及系统改造等工作,改造后新增业务应当符合规定。

目前,《通知》规定的半年期限已过,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逾30家商业银行陆续发布通知,在限制持卡数量、清理长期不动卡和分期业务等方面发力整改。


(资料图)

在密集整改背后,银行信用卡业务也从“跑马圈地”拼规模,向“深耕细作”稳存量方向转变。存量客户经营已经成为一些银行下一步发力点。

整顿存量:围剿4亿张睡眠卡

今年开年以来,不少银行发布通知,对涉及信用卡经营管理业务进行规范。根据第一次财经记者梳理,目前银行整改方向主要集中在整顿睡眠卡、限制单一持卡人持卡数量、优化息费展示方式等方面。

整顿睡眠卡业务是许多银行本轮整改的“重头戏”。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2月银行睡眠卡清理进程明显加速,中国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北京农商行均发布通知。从通知内容上,大多规定对客户名下近18个月及以上无主动交易的信用卡进行限制处理,不过在处理方式上各有不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等对上述睡眠卡将采取销卡处理;上海银行、广发银行等表示将暂停用卡服务;中国银行将对符合上述条件的信用卡账户或卡片纳入账户安全管理范围,分阶段进行信用卡降额、停用或销卡等相关处理。

部分银行清理睡眠卡相关公告(第一财经记者根据银行官网公告整理)

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指出,对于银行而言,睡眠卡清理有其必要性。一方面睡眠卡虽然日常不被使用,但仍在银行的数据库中,因此会存在管理成本;另一方面,银行在睡眠卡上监控较少,存在一定金融风险。

我国睡眠卡规模有多大?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末,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和准贷记卡)的累计发卡量为11.3亿张,其中6个月内有过使用记录的累计活卡量为7.4亿张。这也意味着,有近4亿张卡在6个月内没有任何使用记录,处于“睡眠”状态。

除存量规模庞大外,睡眠信用卡比例扩张趋势显著。《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22》显示,2021年信用卡活卡率仅为55%,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而在2018年,这一数据为73.2%。这也意味着在近4年间,非活卡比率从26.8%一路扩张至45%,几乎要占据信用卡市场“半壁江山”。

虽然上述统计在口径上或有差异,但新规下银行清理数量庞大的存量睡眠卡显然“压力山大”。去年7月《通知》中规定,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本机构总发卡数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20%。

某股份行信用卡相关人士指出,从去年新规发布开始,其所在银行一方面开始在存量端开展大规模促激活的活动,如使用送话费、会员等,试图最后“抢收”回一波睡眠客户。另一方面开始系统盘点睡眠卡客户规模,为集中清理做好准备。在他看来,此次新规的力度比预期要大,对未来三年的信用卡市场都有巨大影响。

增量设限、规范分期业务

除在存量领域加强对于睡眠信用卡的动态监测管理外,《通知》还涉及新增办卡领域,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持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伪冒欺诈办卡、过度办卡等风险。对单一客户设置本机构发卡数量上限。

在走访各银行过程中,记者发现已有不少银行依照《通知》,对单一客户发卡数量上限做出了限制。不过各大银行在上限数量的差别相对较大,从5张到20张不等。

部分银行还对主卡、附卡的数量做了详细限定。以招商银行为例,该行信用中心规定,同一客户在该行持有的信用卡主卡及附属卡有效卡数量总计不超过20张(含20张)。其中,客户名下持有的主卡有效卡数量不超过10张(含10张)。

来自北京的红红(化名)最近就经历了这一换档过程,自称为“卡神”的她在某国有大行拥有6张主卡、4张附卡,每张卡都有她心水的“羊毛”优惠。最近她想再申请一张时却发现已经到了持卡上限。该行回复称“由于您持有我行的卡片数量过多,目前不能接纳您的申请”。不过在她看来,目前这一限制对大部分人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同一家银行的信用卡是共享额度的,信用卡多只是方便领取不同的优惠。

此外,不少银行机构的整改也开始延伸至信用卡分期业务领域,其中原本饱受诟病的息费标准逐步清晰,真实借贷成本卸下层层“包装”。近期,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公告将“分期手续费”调整为“分期利息”。

以某家股份行为例,在一年前,该行在信用卡分期业务宣传的息费展示中,使用的是分期手续费,近似折算年化费率。而今年以来,为了方便真实成本展示,该行将相关表述调整为“分期利息” “近似折算年化利率”,重新强调利息属性。与此同时,关于持卡人的利率演示更加详细,与此前仅演示低利率情况不同,近期该行更新的产品页中较为清晰地展示了信用卡总账单分期后的每笔手续费,以及持卡人本次交易以单利计算的近似折算年化利率。以1万元分3期、6期、12期为例,该行展示的每笔交易折算后的近似折算年化利率分别为16.13%、15.36%、14.28%。

有业内人士指出,不论是设置持卡上限还是规范分期业务营销,银行信用卡在增量营销层面已正本清源,回归常态化发展区间。

增量放缓下一步怎么走?

不过在快速扩张之后,信用卡市场此前已进入瓶颈期。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信用卡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分析报告》显示,信用卡在目标城镇人群中的渗透率已接近饱和,加上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对信用卡业务带来的冲击,依靠新增发卡量推动信用卡市场增长的潜力有限。2016~2021年,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量从4.65亿张增长至8亿张,但增速却从巅峰时的26.35%下降至2.85%。

监管“紧箍”下,近期银行信用卡增量更显颓势,从各家银行披露的2022年中报数据可见一斑。

以工商银行为例,截至2022年6月末,信用卡发卡量1.64亿张,较2021年末仅增长100万张,增幅为0.6%;信用卡透支余额6581.37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了342.02亿元,降幅为4.94%。

“增量拐点已到,接下来信用卡将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有业内人士介绍,此前粗放式扩张的道路已经行不通,对于银行而言,接下来如何精细化运作客户才是关键所在。

董峥认为,新规是由监管部门主导的一次对发卡银行“倒逼”式变革,近些年,发卡银行偏重于客户的“拉新”,以求扩大市场份额,但是其结果却是忽视对老客户的经营。《通知》中要求不得再以发卡数量、客户数量,以及市场占有率等作为考核指标,首次把降低睡眠卡比例作为要求,就是督促发卡银行应该将工作放在盘活存量用户方面,改变“重拉新、轻留存”的经营意识。

事实上,目前存量客户经营已经成为一些银行下一步发力点。某国有大行广州某支行信用卡方面人士介绍,相较于此前重视拉新指标,近期银行内部开始将资金、人员的重点转移到存量激活方面。记者注意到,目前在信用卡存量激活领域各银行已“内卷”出新高度,1元抢大额代金消费券、参与活动兑换黄金、0元基金体验金、免费吃霸王餐……等针对信用卡存量客户的花样营销层出不穷。

在增量客户拉新上,针对目前“发卡难”的瓶颈期,董峥指出,首先是受到监管部门“刚减”政策的影响,发卡银行对申请者持有他行或本行卡量和综合授信有一定限制;其次是由于很多产品对用户缺乏吸引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被用户所青睐。“信用卡市场已经从早期的卖方市场转到了买方市场,信用卡产品将趋于‘窄众化’并进入市场细分时代。”

在细分市场的客户生态打造上,已有不少银行入局。红红介绍,目前很多银行的信用卡都很有圈层特色,例如,平安银行深耕汽车生态圈,兴业银行在绿色生态场景上比较有特点。

对于银行而言,信用卡新规落地半年后,清理睡眠卡、限制持卡数量、厘清息费只是第一步,未来如何自我革命,在存量红海中突出重围才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 恒丰银行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