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独家 > 正文

对传统师道尊严进行当代性建构|环球关注

2023-05-30 06:29:26 东方资讯

■田海平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传道、授业、解惑”三个词,阐明师道之职志、从师之必要,指明师道尊严的方向。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正平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伦理学》,可解开如下两个困惑:


(资料图片)

第一,谁之师道,何种尊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立德树人是人民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根本任务,师道尊严是个体、社会、国家在文明化成中走向繁盛的必要条件。

《教师伦理学》立足人民教师的教育劳动和教育实践,对传统师道尊严进行现代性诠释与当代性建构。在这里,师道尊严不是空洞说教、抽象教条,而是植根于教师立德树人教育劳动、教育实践的职志和职责,既关乎教师的教育幸福和教育威信,又与教师的教育良心、教育诚信和教育分寸等密不可分。

由此,它特别强调,唯有从教师职业道德的现代性和人民性视角进入,把师道带向人民、带向劳动、带向人间烟火,才能在一种现代性意义上重构师道尊严。

第二,如何让师道有尊严?

直面教育工作中的利益矛盾、观念冲突、师德建设困境,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尊师重道”传统,吸收世界各国确立师道尊严的有益经验,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教师伦理学》从教师伦理学的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四个方面进一步回答了“如何让师道有尊严”这一问题。

其一,解决教师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性如何融贯的问题,将中国语境的学术话语体系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结合起来,用一种比较经典原创的现代教材形式,讲述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师道尊严的故事,又将传统师道尊严的具体性与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普遍性相结合,思想言路和体例结构开阔雄劲、沉稳大气。

其二,提供打通诸价值场域和跨文化壁垒的师道师德理论框架和理论话语体系,将理论、原则、范畴通过情景式、研讨式的案例探讨和实践反思融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之中,凸显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的具体要求,既有理论学科的广阔视野和原创品质,又有实践学术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切,相关理论视域及其话语体系具有敏锐的时代感和鲜明的问题意义。

其三,提供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为目标、以“成为大先生”为最高追求的师德教育的框架结构、知识系统,对于推进我国自主的教师伦理学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推动我国教师伦理学理论研究和师德师风建设,发挥积极正确的引领作用。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伦理学是一门研究教师道德的科学,《教师伦理学》是一部具有创新性的师德职业道德教育教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朋友”,以立德树人为使命担当,是教师职业合于德行且因之具有尊严的理据和底气。以此为开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道、授业、解惑”。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